2020“华夏意匠”中华文明系列展览之“纸的文明”在深图展出

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资讯

11月13日至20日,2020“华夏意匠”中华文明系列展览之纸的文明在深圳图书馆展出。


此次展览是深圳读书月期间深圳图书馆十三项重点文化项目之一,由深圳图书馆主办,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、山西大学副校长、源流运动发起人杭侃和设计师、策展人、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设计艺术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韩湛宁联合策展。

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党委书记、总经理,深圳读书月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尹昌龙博士,深圳图书馆副馆长肖容梅,文化学者邓康延,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王光尧,广州美术学院覃大立教授出席开幕式。文化学者魏甫华,手工纸专家蒋志龙,纸张艺术家穆振英、熊彩云,古籍修复专家张笑艳等嘉宾莅临现场。开幕式由设计师、此次展览策展人韩湛宁主持。


“纸的文明”展览采用多种形式展现“造纸术”和“印刷术”这两大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发明成就,展出各式文房四宝以及众多著名设计师制作的纸艺作品,直观展示古人造纸、印刷的方法,观众可亲身参与抄纸、拓片及装裱书画体验活动,通过中国古代造纸与印刷两大发明回顾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。

此次展览分为五大板块:“华夏心语:中国的文字”“纸前文明的记忆”“造纸术的发明与传播”“印刷术的发明与传播”“纸的多种用途与多种多样的纸”,以图片、实物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展示了汉字、纸张、印刷术的发展历程,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。


汉字属于表意文字,为上古时代的华夏族人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。在中国,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已经是成熟的汉字。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,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。在纸发明前,册和龟是文字的最近载体形式。在无纸时代,甲骨、陶器、铜器、玉石器、简牍和帛等都曾经作为文字的载体。当造纸术发明后,它们依然作为过渡性书写材料使用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。


我国西汉初期,人们已能以废旧麻料为原料造纸。公元2世纪初,蔡伦(公元?—121年,今湖南郴州人)在任主管御用器物的尚方令期间,改进造纸技术,将经过处理的树皮和渔网增加到新的造纸原料中,进一步提高了麻纸的质量,蔡伦也因功被封为龙亭侯。“蔡侯纸”成本低、产量大,书写方便,是造纸技术的一次飞跃。公元7世纪中国又发明了印刷术。造纸与印刷术的发明与传播,对人类的文明传承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中国造纸术发明后,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。


纸除了可供书写印刷之用,它在古人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别的用途。将纸作为艺术载体、用来创作纸艺作品,有着悠久的历史。纸的可塑性相当高,纸材料价廉易得,所以纸是极佳的美术创作素材。



除了图文并茂地呈现造纸和印刷的历史进程,展览还特别展出由当代著名设计师设计的各种纸艺作品,全面丰富地展示了纸的制作原料、工艺、发展过程以及各种纸张、书籍设计的可能性。


开幕式后,围绕“传承与创造——纸的文明”举办主题研讨会,嘉宾从“让传统手工纸走向繁荣”“纸张与书籍设计”“纸物文创”“从一张纸到一本书”“图书馆与传统文化的传承”等话题展开讨论。


在线
报价

悬浮logo

微信咨询

贵宾服务热线
13215657721
180 0560 3200
园区产业馆
企业展示馆
文化博物馆
大健康馆
城市/科普馆
主题/党建馆